先后后前汽车驱动形式知识全方位解读_柴油机_欧宝官网客户端下载/最新版平台app 

柴油机

先后后前汽车驱动形式知识全方位解读

来源:柴油机    发布时间:2024-01-21 10:23:18

  说到历史最为长久的汽车驱动形式,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前置前驱的驱动形式,这也是现代汽车特别是乘用车最常见的驱动形式,近90%的乘用车都采用了此种驱动形式。其实不然,历史最为悠久的汽车驱动形式是前置后驱,诞生于1886年的世界第一台汽车采用的便是此种驱动形式。而紧接着出现的是四驱车型是出现在1907年的奔驰Dernburg Wagen车型。而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前置前驱车型则是首次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而首款采用前置前驱车型的是奥迪225车型。

  汽车驱动方式是指发动机的布置方式和驱动轮的数量、位置的形式。根据驱动轮的数量,汽车驱动型式可简单的分为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两大类。驱动轮是指直接由发动机驱动转动,从而推动(或拉动)汽车前进的轮子。驱动型式也是在设计某款车型首先被确定的问题,因为汽车驱动方式对整车的性能、外形及内部尺寸、重量、轴荷分配、制造成本及维修保养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两轮驱动,顾名思义就是指汽车只有2个驱动轮。而根据发动机的布置方式和驱动轮所处位置,两轮驱动又可大致分为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后置后驱(RR)和中置后驱(MR)四大类型。

  前置前驱(FF)的全称叫做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因为采用前轮驱动的车型的发动机只有前置一种,故前置前驱也被称为前轮驱动。该种驱动形式是指发动机布置在汽车前部,其动力直接传递给前轮从而带动车辆前进的驱动方式。形象地说,就是前进时前轮“拖动”后轮,带动车辆行进。

  前驱车型的前轮既要负责驱动又要负责转向,故前驱车型的前轴很复杂,对空间的要求也较为敏感,故前驱车型的前悬架一般都是采用占用空间较小的麦弗逊式等悬架。因为是前轮负责了转向和驱动的功能,解放了后轮,再不需要像后轮驱动那样,通过一根长长的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后轮上,所以它的能量传递效率比后驱车高得多,间接的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此外,前驱方式由于没传动轴通过车内驾驶舱,车内后排可以不必出现地板凸起的情况,有效改善了乘员乘坐舒适性。而没有了传动轴,传动系统的重量也会减轻,由于传动系统属于运动部件,所以重量减轻直接带来的优点是让发动机响应性更好,提速更敏捷。同时,因为发动机前置,前轴负荷较大,前轮抓地力也就相对增大,有利于车辆动力性能的发挥。

  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是因为前轮负责了驱动和转向的功能,在转弯时,前驱车型轻易造成车辆不能按照既定轨迹运动而是延转向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出现转向不足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头”。此外,因为采用了前置前驱的形式,发动机、变速器、驱动和转向机构都位于汽车前部,造成前部负荷过大,轴荷分配很能做到理想的50:50的水平,一为在60:40。

  此外,在汽车爬坡时,汽车重心后移,导致前轴负荷减少,抓地力下降,会出现车轮打滑,出现所谓的有劲使不上的感觉,汽车通过性会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是很多注重通过性的车型一般都会采用四驱或者后驱而不采用前驱的原因。而当前驱车型高速下坡时,由于前驱车型本身车身前部就比较重,下坡时重心下移,更加大了这一趋势,造成“头重尾轻”,易引起车辆翻车。

  虽然前驱车型有其弊端,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置前驱技术已达到了一个顶峰,如今马路上跑的除了大客车、卡车、面包车外,90%的车都是前驱,95%的中级车以下的车型都使用前轮驱动。因为前驱车具有结构紧密相连,在生产时动力总成都在一起可以整体安装、节约工时,没有长长的传动轴也不用考虑传动轴的共振问题,后轮没有驱动轴和差速器,能安装非常廉价的扭力梁式后悬挂。所以所有的经济型轿车都是前轮驱动,这也就是前驱技术的最大优势经济。

  前置后驱(FR)的全称叫做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是一种比较传统、历史最为悠久的的驱动形式,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就是采用这种驱动形式。该种驱动形式中,前排车轮负责转向,而后排车轮来承担整个车辆的驱动工作。在这种驱动形式中,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全部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也就是说,实际的行进中是后轮“推动”前轮,带动车辆前进。

  采用前置后驱驱动形式的车型,由于发动机和驱动系统分开,这样对于车辆的轴荷分配是极为有利的,容易实现50:50的这一理想轴荷分配系数,如宝马的车型一般都是采用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其车型一般的轴荷分配都能做到50:50。

  和前置前驱的驱动形式相比,前置后驱有比较大的优越性。如当车辆爬坡时,汽车重心后移,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增大,抓地力变大,牵引性明显优于前驱形式。同时,采用前置后驱的车辆轴荷分配较为平均,每个轮胎所承受的重量也基本一致,拥有非常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有助于延长轮胎的常规使用的寿命。除此之外,前置后驱的安排使车辆的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和转向机构的结构,这样更加便于车辆的保养和维修。

  前置后驱的车型,其发动机在前,而驱动系统在后,这样就必然要有一个很长的传动轴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因此导致传动效率较低。同时,传动轴的重量也较大,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汽车的油耗。而为布置传动轴,汽车的地板上一定要做出凸起结构,影响了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前置后驱是后驱的一种,其必然有着后驱车所先天具有的不足:转向过度。这和前驱正好相反。此外,由于驱动轮变成了后轮,在高速转弯时,一旦后轮打滑失去抓地力,极有可能会出现我们常说的甩尾现象。对于一些赛车等追求刺激的车型而已,后驱车型更易甩尾的情况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因为能利用甩尾实现漂移高速过弯。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甩尾是很危险的。

  和前驱车型一般都会采用前横置发动机不同,前置后驱的车型为配合其后驱结构,其一般都会采用的是前置纵置发动机。正是因为前置后驱车型具有的这些特性,后驱一般很少用在中级车以下的车型和经济性车型上,而更多的用于强调操控的车型以及高档轿车上,如宝马几乎全系都是前置后驱,而奔驰S等高档轿车也基本是前置后驱的驱动形式。

  中置后驱(MR)的全称是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其本质上也是后驱,只是其发动机一般安装在汽车的前后轴之间。

  与前置发动机不同,中置发动机的重心是落在车身中央的,首先从前后车轮承载重量来看是前后50:50的,在高速过弯时水平方向上的惯性力矩小,所以整车拥有完美的操纵性。由于其惯性力矩小,所以拥有良好的操纵性,转向非常敏锐。

  中置后驱依然是后轮驱动,故其依然具有后驱车型所独有的转向过度的弊端,所以导致高速过弯时一旦后轮产生侧滑则会像FR一样发生转向过度。过于敏锐的转向会让车辆更容易侧滑和失控。

  中置后驱车型由于发动机布置在车身中部,而驱动系统在后轮,相邻较近,所以动力可以直接通过齿轮传递给后轴驱动车身。但是必然占用车内的空间,故此,采用此种驱动形式的车型,内部空间一般都比较小,特别是后排空间。除了要牺牲掉后排座椅以外,还得牺牲足够的行李箱空间。

  中置后驱(MR)一般有两种布局,一种是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员前面的,譬如像宝马Z4、奔驰SLR车型。这种纵置布局的发动机设计都比较靠后,变速箱延伸到发动机舱,整个发动机的重心是落在前轴之后的。这种布局往往让人误认为是前置发动机,但其重心是在前轴之后,发动机实际为中置,所以被称之为前中置发动机。

  前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车由于发动机是纵向布置的,所以跟FR车一样,动力需要转一个90度的弯,而且长长的传动轴也会损耗掉一些能量。由于需要迁就50:50的重量分布,所以驾驶舱设计靠后,引擎盖设计很长。

  另一种中置发动机的布局则是把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员的后面,发动机位于后车轴与驾驶座位之间。这种布局也能实现完全的前后50:50的重量分布。像意大利跑车就喜欢采用这种设计,代表车型有法拉利F430和兰博基尼盖拉多。这种发动机布置又被称为后中置。

  后置后驱(RR),顾名思义为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传动方式。一般不在家庭用车上所使用,大多都会在高性能跑车上应用。

  所谓后置发动机,就是把发动机放置在后轴之后,而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放在驾驶座后面。像法拉利F430的发动机就放置在驾驶座后面,但发动机重心是在后轴之前的,所以F430为中置后驱车型,而非后置后驱车型。后置后驱最早由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兰德保时捷设计,并且只有保时捷一个厂家把这种传动方式沿用至今,成为保时捷的招牌式技术。

  后置后轮驱动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传动系统的效率高,因为发动机离驱动轮近且省去了前置后驱车型上那根长长的传动轴。有了高效的传动系统,发动机的动力就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发动机放置在后部,而且使用后驱动车身前进,那么前轮负载减小,车头的质量也会减小,转弯所需要的横向加速度也减小,因此,车头的转向会变的异常灵活,方向盘的响应也会非常之快。

  但重心落在后面,虽然车头能轻易转向,但车尾的质量过大,非常容易导致转向缓慢,后果就是前轮慢慢的开始转向,但由于车尾过重,使他的运动状态变的缓慢,也就是说车头已经偏离直线,但车尾仍就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前进。

  而驾驶RR车型高速过弯的特点是,转向非常灵敏,但转向过后会带来非常大的转向过度现象。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特性,使得保时捷能比其他车型拥有更灵敏的转向。正因为有这样的特性,所以,发动机动力越大,就越难驾御。因此,在普通版的保时捷车型中,只有911 cerrera系列是用的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而动力更大的911 Turbo,却改用了后置发动机四轮驱动,但相对更专业的GT3,还是沿用的经典RR传动方式。

上一篇:【科普】涨姿势!汽车的11种驱动方式
下一篇:后驱和前驱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别远比你想象的多